一起發聲,拯救石虎!不要再吃山產 ,不要放捕獸夾 毒餌 ,一起守護石虎 !
石虎與人為鄰的命運
石虎是人類親密的鄰居,卻面臨生存的危機。何不多留給石虎一些空間,因為有石虎出沒的地方,表示那裡的土地和生態系是自然且健康的,讓我們留給後代子孫一個美麗的家園!
撰文/林育秀
石虎小檔案
▲ 石虎(Prionailurus bengalensis)是除了可能滅絕的雲豹外,台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,體重約3~6公斤。和家貓明顯的區別特徵是,石虎的耳後有白色的斑塊,雙眼內側有兩道白色條紋,而身上有很多像錢幣大小的黑色斑塊,因此別名為錢貓。
▲ 分佈記錄為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地區,而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密度較高,是主要的棲息環境。但這些地區多受到人類大量開發,對於石虎的生存造成威脅,加上非法獵捕等壓力,族群現況不樂觀,已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。
▲ 石虎喜食老鼠,也會捕食一些鳥類或小型哺乳動物,有時到雞舍捕獵造成危害。如何和人類和平共處,是現階段石虎保育亟需解決的環節。
石虎(leopard cat)又稱做豹貓、山貓,身上似豹斑的花紋讓人看到都會驚歎牠的美麗。和家貓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,石虎耳後有明顯的白斑,這是許多野生貓科動物如老虎、雪豹、藪貓、猞猁和漁貓等共有的特徵之一。若從正面觀察,最明顯的就是石虎眼睛內側有向上延伸的兩條白色線條。
台灣的石虎最早於1870年由英國駐台灣副領事的博物學家史溫侯(Robert Swinhoe)採獲標本而記錄,在全世界共有12個亞種,台灣的石虎(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nsis)目前和中國大陸(東北除外)的族群列為同一個亞種。1940年,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的記載中,石虎廣泛分佈在台灣全島,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地方均可發現其蹤跡,對台灣的老一輩長者來說,石虎並不陌生,卻常把牠歸入「害獸」之列。
石虎危害行徑最惡名昭彰的是偷吃雞,早從1996年,筆者目前服務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(簡稱特生中心)就收到一隻因為到雞舍偷吃雞,而被雞舍主人以獸鋏捕捉到的石虎,牠初到野生動物急救站時,身上還有至少兩個獸鋏,最後傷重不治死亡。這樣的案例並非少數,但只有少數會被送到急救單位,我們對於這樣的狀況十分憂心,利用獸鋏僅是其一,我們訪談雞舍主人時,他們總提及雞隻受危害時,常以毒餌對付石虎,而且往往很有效,這是否和許多地區的石虎消聲匿跡有關?我想還需要更多的研究。
石虎在台灣的分佈、族群數量以及生態習性等研究或調查資料,可說闕如,但因棲地減少和破碎化,面臨許多生存威脅,石虎已經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。筆者整合近20年來的調查或救傷資料後發現,石虎僅在西部的桃園至台南之間有確切記錄,和70年前鹿野忠雄的記錄所提全台普遍可見,有明顯落差。
目前對石虎較有系統的生態調查研究,當屬屏東科技大學教授裴家騏的研究團隊,於新竹和苗栗淺山地區進行長達三年的石虎調查和捕捉追蹤,讓我們對於石虎的生態習性有初步認識。新竹和苗栗的山區雖然相連,但新竹地區的石虎可能滅絕或數量非常少,因此完全沒有記錄,而在苗栗共136個研究樣點中,有35個樣點拍攝到石虎,而且利用無線電追蹤六隻繫有無線電發報項圈的石虎,勾勒出石虎的活動範圍約為1.29~7.95平方公里。要了解一地區是否有石虎出沒,還有一個方式——找排遺。石虎利用排遺標示領域,因此可在比較開闊的地方,例如靠近稜線的獸徑或是一些登山步道,都可能找到石虎的排遺,牠們排遺的內容物多為鼠毛及一些殘骸,提供第一手的資料讓我們了解石虎的食性。
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近30筆的救傷記錄中,超過一半的個體是因為獸鋏夾傷,最後多面臨截肢命運,無法回到野外。筆者開始投身於石虎保育相關工作,起因就是這些無法野放而被收容的石虎,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收容的石虎中,以一隻暱稱「三腳貓」的最年老,牠在2003年因中獸鋏被送到特生中心,截肢後無法回到野外。目前特生中心收容的10隻石虎中,像三腳貓一樣命運的就有5隻之多......
全文轉載自 石虎與人為鄰的命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